媒体关注

媒体关注

5670B

百年云锡争创世界一流

锡文化墙

到今年成立整整140年的云南锡业集团(控股)有限责任公司(以下简称云锡)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中,聚焦省委“3815”战略发展目标,不断巩固提升在全球锡产业链、供应链的引领能力,全力创建锡铟行业世界一流企业,为谱写好中国式现代化云南篇章做出更多贡献。

党的十八大以来,云锡赓续“勇担国之大者”“忠党报国、产业报国”的红色基因,筑牢国有企业的“根”和“魂”,坚持“两个一以贯之”,深刻把握国企党建工作“融入中心、凝聚人心”的本质要求和核心价值,勇于自我革命、变革图强,不断凝聚发展共识,汇聚奋进力量,为企业高质量发展注入红色动能。云锡全力保障锡、铟产业链供应链自主可控和安全稳定,保有锡资源储量占全球10%,铟资源储量占全球30%,均位居全球第一,构建起世界最完整锡产业链,成为全球锡、铟“双龙头”企业。云锡大力推进科技创新,共投入研发经费32亿元,组织实施科技项目1000余项,获得授权专利320件,获得省部级及以上科技进步成果奖励45项,主导制订国家标准34项、行业标准10项、团体标准3项;建成国家级、省级创新平台及创新主体65个。

在北回归线上的云南个旧,一条古老的矿脉孕育了两千多年的锡文化,诞生在个旧的云锡,成了云南民族工业发展和云南工业化进程的缩影。云锡在战火硝烟中诞生,于峥嵘岁月里成长,以“滇锡贷款”换取国际援华物资,为抗日战争付出了艰苦卓绝的努力。

新中国成立后,云锡成为社会主义全民所有制的中央企业并迅速发展:成功产出99.999%高纯锡,研制出被誉为20世纪锡冶金工业最伟大的发明之一电热连续机械结晶机,自主设计建成中国第一条长达15.6公里的矿运架空索道,自主研制漆面摇床替代进口……在社会主义建设和改革开放浪潮中,云锡实现了由中国锡行业“领头羊”到世界锡业“龙头”的跨越,引进澳斯麦特强化熔炼技术改造锡粗炼系统,锡冶炼技术掀开了崭新一页;整合个旧市所属“六矿两厂”,创造了中国矿业界矿产资源治理整顿新典范,被中国矿业界誉为“个旧模式”。

省第十一次党代会以来,云锡聚焦主责主业,谋划制定了云锡“3815”战略发展目标,着力打造以锡为主的实体产业集团,全力构建“四大战略单元”,全面打响“四大战役”,聚力攻坚“五大专项行动”,全面重构“1+9”决策管控体系,贯通A类工作机制,确保战略目标一张蓝图绘到底,推动百年云锡加快创建成为锡铟行业世界一流企业。目前,云锡拥有全球最大的锡生产基地和锡深加工基地,拥有锡行业最长、最完整的产业链,锡产品产销量自2005年以来稳居世界第一,目前国内国际市场占有率已分别达47.78%、22.54%,实现了“世界锡业看中国,中国锡业看云锡”的历史跨越。

今年以来,云锡以实干担当推动企业高质量发展,紧扣集团“1334”发展思路和“3815”战略发展目标,从战略层面调整方向、突围破局,着力打造以锡为主的实体产业集团:

——云锡“四大战略单元”产业格局有力构建。云锡有色金属原材料战略单元“价值创造中心”稳步做强、新材料及精深加工战略单元“第二增长极”提速做精、供应链及物流战略单元持续做优、资产管理及配套产业战略单元逐步做专,共同形成对云锡实体产业集团的强有力整体支撑。

——“三年强攻关”五大专项行动全方位铺开。以矿山提升专项行动夯实“压舱石”,以新材料提升专项行动助推“增长极”,以科技创效专项行动提升“支撑力”,以全层级治亏专项行动消灭“出血点”,以降本增效专项行动深挖“潜力源”。

——重大改革部署有力落实。上一轮国企改革三年行动圆满收官并获评“A级”,乘势而上深化体制机制改革,2023年省属国资国企十三项重点改革工作全面落实,新一轮国企改革发展任务首年完成率已超过50%,远超省属企业平均完成率。

——经营业绩稳中提质。树牢“有利润的营收、有现金的利润”经营理念,强化营运资金和“两金”占用管控,加强全面预算管理,全年预计有色金属总量超过2022年,经营指标超过预算。

千年锡业、百年云锡。展望未来,云锡将坚持党的全面领导,持续抓好企业治理、产业报国、改革创新、绿色生态、社会公益发展主线,奋蹄扬鞭、勇毅前行,依靠科技创新,加快产业升级,形成新质生产力,推动百年云锡加快创建成为锡铟行业世界一流企业。(本报通讯员 吴雯雯 李沛 陈雍)


党建引领云锡控股高质量发展

庄严宣誓

近年来,云南锡业集团(控股)有限责任公司(以下简称云锡控股)全面贯彻落实新时代党的建设总要求和新时代党的组织路线,深刻把握国企党建工作的本质要求和核心价值,围绕“强党建、深改革、谋发展”主线,推动党建工作提质增效,切实以高质量党建引领企业高质量发展,为创建锡铟行业世界一流示范企业提供坚强组织保证。

云锡控股党委聚焦省委“3815”战略发展目标,全面贯彻落实云南省国企改革发展大会精神,立足企业实际和行业发展规律,将党建工作与生产经营深度融合,突出党建目标与生产经营目标一致性,谋划提出“三年强攻关、八年大跨越、十五年创一流”的“3815”战略发展目标,全力打造具有全球重要影响力的实体产业集团。“我们主动融入云南省壮大‘资源经济’、打造有色金属产业强省等重要部署,全力做优做强有色金属原材料、新材料、精深加工、供应链,物流、资产管理及配套产业‘四大战略单元’。”云锡控股党委书记、董事长孙勇如是说。数据显示,今年1—11月,云锡控股实现营业收入489.79亿元,实现净利润4.39亿元,完成进度计划的159.67%。

“今年以来,云锡集团突出项目抓手,实施党组织书记‘领办项目’、班子成员‘攻关项目’、党支部‘创新项目’、骨干党员‘争先项目’共929项,做实生产经营出题、党建攻坚解题,党建融入中心成效凸显。”省国资委党建工作处一级调研员张宏文告诉记者,随着一个个项目的落地实施,云锡不断增强党组织在生产经营、深化改革、创新创效等重点任务中的凝聚力、组织力、战斗力。

在省委组织部、省国资委党委的领导下,云锡控股全面落实《关于云南省国有企业在完善公司治理中加强党的领导的实施意见》,深入推动党的领导融入公司治理制度化、规范化、程序化,坚持制度融合、人的融合和事的融合。实现下属48户法人制企业党建入章应入尽入,制定云锡集团《各决策治理主体“决策管控事项清单”》,修订《“三重一大”决策制度实施办法》等9个决策制度办法,进一步明确党组织与董事会、经理层的权责边界。坚持国有企业领导人员对党忠诚、勇于创新、治企有方、兴企有为、清正廉洁的标准,落实“双向进入、交叉任职”领导体制,二级子公司党委书记、董事长由一人担任。组织12户基层党委开展贯彻落实党委前置研究重大经营管理事项清单“回头看”,对各单位党委落实前置研究重大经营管理事项运行情况进行重点督导,今年以来,各级党委前置研究重大经营管理事项901项。

科技创新是企业高质量发展的第一动力,云锡控股公司党委坚持把科技自立自强作为企业发展的战略支撑,围绕产业链部署创新链,全力构建协同创新平台、打造创新生态,激活科技创新引擎。云锡控股创新&数字化中心负责人彭巨擘介绍:“我们推动党员在科技攻关一线打头阵、当先锋,发挥党组织和党员在解决关键核心技术‘卡脖子’问题等重大任务中创先争优、攻坚克难的示范引领作用,突破一批材料基因先进技术,实现半导体化合物用高纯铟、锡基阻燃剂、锡基焊料合金等锡铟新材料制备。”

在云锡新材料公司,铸魂、聚力、筑垒、先锋四大行动展现了党建工作引领科技创新、赋能驱动的“大能量”。“党建助力创新,我们先后荣获国家级高新技术企业、知识产权优势企业、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绿色工厂’,云南省单项制造冠军,云南省技术创新中心等荣誉称号。” 云锡新材料公司党委书记、董事长吴建勋自豪地说。

云锡控股拥有锡行业最长、最完整的产业链,具备开展“三链”党建工作的条件,发展潜力巨大。“下一步将积极指导云锡集团党委在产业链上打造党建联盟、在供应链上强化党建保障、在创新链上汇聚先锋力量,不断增强党组织在产业发展上的引领力和影响力。”省国资委党建工作处处长周昌华表示。(见习记者 林丽华)


构建现代供应链 提升企业竞争力

——访云锡物流公司党委书记、董事长  刘彬

企业现代化是中国式现代化的关键,云南锡业集团(控股)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云锡控股)在深化改革中,倾力打造“供应链及物流”等四大战略单元,持续做优锡铟主产业链物资高效保障和供应链成本竞争力。“围绕云锡控股公司主责主业,发挥物流公司在有色金属产品及原料供应链贸易的竞争优势,构建现代供应链,为控股公司调结构、控风险、降成本提供供应链及物流保障。”云锡物流公司党委书记、董事长刘彬在接受本报记者专访时如是说。

供应链(Supply chain)是指生产及流通过程中,涉及将产品或服务提供给最终用户的上游与下游企业所形成的网链结构。一条完整、高效的供应链可以帮助企业降低成本、提高效率、增强竞争力,还可以帮助企业更好地控制风险、提高客户满意度和保持品牌声誉。“从某种意义上说,供应链的竞争力就是企业的竞争力。”刘彬说,构建起现代供应链,企业可以更好地应对市场变化和风险,提高企业的竞争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今年以来,凭借供应链等各方面的努力,云锡控股成本竞争力不断提升,在行业内逐渐形成了全流程成本竞争优势。今年,云锡控股成本控制效果明显,仅财务费用就下降了2亿元以上,科技创效已经超过8000万元,而今年全年云锡成本预计可以降低5亿元至6亿元。

在世界锡工业“头把交椅”上坐了多年的云锡控股,拥有比较成熟的供应链物流保障体系。仓储设施完善、拓展空间巨大的云锡物流,是云南道路运输资质最全的运输企业之一,“构建现代供应链,就是要为实现云锡‘3815’战略发展目标,创建锡铟行业世界一流企业提供富有韧性的供应链和高质量物流保障。”刘彬说,已成长为4A级物流企业的云锡物流能提供公铁路整车、零担、多式联运、危化品运输等运输服务,在为云锡控股高质量发展提供供应链支撑的同时,依托云南建设面向南亚东南亚辐射中心和红河州在“两廊一圈”中的比较优势,大力拓展外部发展空间。“不但要为控股公司生产经营赢得成本优势,还要为云锡创造更多市场效益。”刘彬说。

事实上,云锡物流在深化国企改革发展的大潮中砥砺前行,不断发挥自身在有色矿冶行业的优势和特点,实现了绿色高效发展。“降低采购成本是云锡物流首要经营目标,我们根据控股公司发展需求,积极推进集采统供。”刘彬介绍,云锡物流集采率由2020年的70.73%增至2023年9月的80%以上,集采的规模效应不断释放。近年来,云锡物流积极发展优质供应商,加强市场调研分析,及时调整完善大宗物资采购方案,有效保障了云锡控股的物资供应。开展价格对标,推进年标采购,与省属企业开展联合采购,以集采规模效应降低采购成本。“随着中国制造水平不断提升,国产化设备越来越具有竞争力,更多采购国产设备会更有效地降低云锡生产成本。”刘彬说,云锡物流在国产化设备采购替代进口设备方面可谓使出了十八般武艺,采购人员通过新产品试用推广、厂家直接采购的方式,大幅降低采购成本。

高效的供应链不仅是云锡高质量发展的重要保障,还是一笔巨大的金融资产。“我们立足云锡物流的供应链优势,设计供应链融资方案,解决了困扰多年的采购资金问题。”刘彬介绍,2018年底,云锡物流开始供应链融资,目前的供应链融资成本比同期银行贷款利率低,降低了公司整体运营成本。通过供应链融资,云锡物流撬动了社会资本、盘活了存量资产、降低了应付款,有效提升了融资平台和资金投入使用效能。与此同时,供应链为云锡物流各经营部门带来了有力的资金保证,有效提升了融资运营效果,解决了供应链上的资金瓶颈,提高了运行效率。

“我们要做整个供应链的组织者、整合者、设计者,把供应链做得更有韧性和竞争力。”刘彬说,数字供应链体系向上游穿透上游供应环节,向下游拓展服务客户,一方面加强了上下游产业协同,形成全产业链协同服务模式,另一方面,有助于构建全方位绿色供应链生态圈,有效提升云锡供应链整体竞争力,助力有色矿冶行业高质量发展。(本报记者 李继洪)


云锡铜业电解车间“五小”创新硕果满枝

本报讯(见习记者 林丽华 通讯员 普文玲) 近年来,云锡铜业电解车间坚持生产出题、党建答题、实干实绩答题,车间共计申报“五小”创新成果39项,累计创效约3200万元。

电解车间槽面智能巡检系统、AB级阴极铜自动挑拣系统、B级铜全自动入库生产线陆续投入生产运行。铜阳极泥稀贵物料分离提纯精炼关键技术实现创新突破,贵金属依托“4N”离子识别技术,释放金精炼产能。截至今年11月,车间生产金锭944公斤,完成年度计划的101.5%。强化技术攻关,拉通氯钯酸铵钯精炼生产流程,新增贵金属氯钯酸铵含钯产品约30公斤,填补了云锡在钯产品上的空白。

通过阳极铜电解与电积阴极铜共线生产,产出合格阴极铜产品,此项工艺革新每年可直接创效约62万元;贵金属采用火法、湿法双联动处理二次分金渣,回收金约45公斤;目前,通过双窑同开、提高废水处理量,全年处理铜阳极泥达1379吨,其中,库存阳极泥247吨已全部处理,从根本上解决了车间阳极泥的库存积压问题,实现铜阳极泥中有价金属全部变现,创效上千万元。目前,阴极铜A级品率累计完成98.19%,同比提升4.39%。全年金回收率累计完成99.15%,银回收率累计完成98.66%,均优于考核指标。


中国有色金属工业协会“AAA级信用企业”名单发布

文山锌铟公司上榜

本报讯(见习记者 高玥 通讯员 张冯) 近期,文山锌铟公司获得中国有色金属工业协会“AAA级信用企业”证书。

近年来,文山锌铟公司牢固树立诚信经营意识,始终将信用体系建设放在首要位置,建立健全科学完善的信用管理体系,强化对上下游客户的资信管理,全面推行产品质量管理,建立并完善生产、销售、服务等各个环节的标准,为公司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提供强有力的支撑。公司曾获得“国家级绿色工厂”“高新技术企业”“云南省企业技术中心”等多项荣誉,切实用高质量的产品品质和服务诠释实力。


云锡矿冶检测公司两项国家标准样品获批

本报讯(见习记者 高玥 通讯员 张建德) 近日,云锡矿冶检测公司研制的《含钨锡精矿成分标准样品》《锡精矿成分标准样品》获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批准。

《含钨锡精矿成分标准样品》《锡精矿成分标准样品》是目前国内外标准样品市场的紧缺产品,两项标准样品的发布将有效提高相关文字标准的可操作性,促进相关文字标准的贯彻和实施,为提高检测机构测试的准确性和可比性提供技术保证,对完善锡精矿系列矿石标准样品及有色金属产品研发与生产具有重要的支撑作用。

云锡矿冶检测公司作为锡行业唯一的有色金属标准样品定点研制单位,将全面提升标样研制能力和技术水平,继续加强对国家标准样品的研制和管理工作,不断提高标准样品的质量和可靠性,为锡行业的质量提升和创新发展提供有力支撑。


来源:云南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