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20日,历时4年多的省院省校科技合作项目“缓倾斜含水层状松软矿体连续采矿综合技术研究”通过验收,专家们鉴定:这是一项达到国际领先水平的研究成果。
我国金属矿床和非金属矿床大部分属于缓倾斜矿床,一直都采用常规方法开采,效果普遍不理想,用传统方法开采且顶板岩石稳定性不好时,问题更多。云锡集团公司是我国最大的锡生产、出口企业,地下矿山年产原矿量400多万吨。松树脚锡矿大马芦矿段是云锡“十五”期间首选的锡生产基地,属当今国内规模最大的优质氧化矿特大型锡矿床之一。但矿床赋存条件复杂,主要呈缓倾斜中厚矿体和多层叠瓦状矿体产出,含水松软,加大了开采的难度,属世界公认的难采矿体。
为了解决松树脚锡矿大马芦矿段缓倾斜含水层状松软矿体开采的难题,最大限度提高矿山生产效率,合理开采利用资源,云南省省院省校科技合作计划将“缓倾斜含水层状松软矿体深孔连续采矿综合技术研究”项目列入2001年的云南省省院省校科技合作计划项目予以支持。该项目由云锡集团公司、中南大学和昆明理工大学共同承担,云锡集团公司副总经理高文翔为项目总负责人,中国工程院院士古德生为项目技术总负责人,云锡集团公司总工办、松树脚锡矿、研究设计院等为研究的主要单位。
项目主要围绕大幅度降低矿石的损失率和贫化率,减少千吨采掘比,创新采矿工艺;对松矿劳动密集型的传统采矿工艺和技术进行升级改造;提高井下机械化作业水平,改善井下作业环境和安全条件等进行了系统研究。在该项目研究实施的四年中,云锡集团公司“大马芦”氧化矿基地生产规模逐步提高,生产能力由30万吨/年提高到50万吨/年以上,圆满完成了项目所规定的各项技术经济指标。
在由云南省科技厅组织的有关专家进行的该项目验收鉴定会上,专家组对照项目实施合同听取了课题综合情况汇报,审阅了技术资料。经过质询并认真讨论。该项目在含水、分层、松软矿体的特殊开采条件下,变革了传统的采矿思维模式,采用深孔合采、连续回采、松软矿体深孔凿岩、废石注浆构筑人工矿柱等技术,实现了采矿工艺技术的集成创新;在回采含水缓倾斜松软分层矿体中,首次采用旋转切削式凿岩设备及PVC管护孔技术,成功地解决了矿岩软硬相间条件下凿岩成孔率低特别是倾斜大孔的难题,为今后含水层状松软矿体的开采提供了成功的经验;首次成功地在崩落废石中采用分段注浆法构筑人工隔离矿柱,为矿段连续回采过程中的地压管理提供了新的工艺技术,为回采采场获得好的贫损指标创造了条件。试验研究应用的孔内成像系统,为提高灌浆质量和评价灌浆效果提供了新的检测方法。专家们鉴定该项目的实施,成功地针对大马芦矿体的赋存特点,变革了缓倾斜含水层状松软矿体的采矿技术,将传统采用的低效率、高成本的浅孔采矿法,转变为安全、高效、低成本的深孔采矿法,这是采矿技术的重大创新。研究项目获得了显著的技术经济效益,在云锡和其它类似矿山的开采中具有重要的推广应用前景。验收专家组一致同意通过验收,鉴定研究成果达到国际领先水平。
集团公司副总经理葛启录在会上讲了话。他代表云锡集团公司感谢省科技厅长期以来对云锡集团的大力支持和厚爱,感谢鼎力合作的中南大学、昆明理工大学的专家和领导,感谢专家组科学严谨、高效务实的工作。葛副总说,正在朝着世界最大的锡生产和出口基地、世界最大的锡材、锡化工、砷化工加工中心的宏伟目标不断前行的云锡集团公司,将在科学发展观的指导下,为实现云南省工业倍增计划目标作出新的努力和贡献。
省科技厅副厅长李胜长主持会议。
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南大学教授古德生,云锡集团公司副总经理高文翔,昆明理工大学校长周荣等出席会议。
周 竹